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的辦學經驗及其啟示
筆者曾有幸赴新加坡參加職業教育專業能力研修,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以下簡稱“NYP”)“教學工廠”的辦學理念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并進行了分析、實踐和探索。
一、NYP“教學工廠”的內涵
新加坡“教學工廠”的辦學理念具有一定歷史和經濟背景,其是適應新加坡經濟發展變化對人才需求而產生。新加坡政府對德國的“雙元制”理論與實踐進行本土化研究,提出了“教學工廠”的辦學理念,由此歷經40多年的實踐探索,使之得到不斷的發展、提煉、完善和升華,成為新加坡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名片。
NYP“教學工廠”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和寬泛的外延,其內涵包括:,以學校為本位,具有企業實習加企業項目運作雙重效果,區別于英國的“三明治”、德國的“雙元制”;第二,將實際的企業環境與教學環境相融合,師生參與企業項目和研發項目,學習課程與企業用人崗位需求掛鉤,促使學生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多元化、多層次的工作環境中;第三,適用于各類專業,沒有固定模式,可以是教學企業、教學商店、教學診所、教學餐廳、科技中心等形式。
二、NYP“教學工廠”的特點
1.“雙軌制”教學實現教學時間與企業工作時間接軌
NYP“教學工廠”采用雙軌制的教學安排,主要有兩個層面安排。其一是在一、二年級進行,如圖1。建立寬基礎與學期小型項目的教學模式,同一專業學生分為A、B兩組,同一學年的課程按內容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課程組合1和2,這兩個組合在同一個學期同時開課,學期A組學習組合1,B組學習組合2。第二學期交換,A組學習組合2,B組學習組合1。第三、第四學期也是這樣。其二是在三年級中進行,用半年時間學習專業方向上的實際應用課程,另外半年時間進行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項目。在第三年的教學安排中,還實行雙軌交叉課程安排。即同一專業學生分為A、B兩組,A組學生安排企業實習,B組安排企業項目,半年后對調。這種安排模式能確保學校常年有學生在做企業項目,保證教學時間和企業工作相銜接,不沖突、不矛盾,從而保障企業項目順利完成。
圖1
2. 項目教學實現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融合對接
NYP“教學工廠”實施的關鍵是全程項目化教學。項目分為學期項目(模擬企業項目和企業項目)和畢業項目兩大類。學生在校三年里,每學期都必須完成一個項目。前兩年的4個學期項目主要是結合課程所學,由教師設計的模擬專題項目。第三學年的項目則主要是在“教學工廠”及企業,學生參與企業項目、技能競賽項目等,為師生研發項目、體驗工作提供一個真實的平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縮短教學與就業崗位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畢業后即能勝任崗位工作。
3. 立體培訓實現師資隊伍素質與企業員工素質對接
師資隊伍建設是NYP“教學工廠”實施的保障要素。學院招聘的教師不僅要有大學學歷,而且須具備5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這些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學識、工作經驗,而且能為學校帶來企業人脈關系、企業項目。學院還建立了一套立體式教師專業能力開發培訓系統。一是新教師的3個月上崗培訓;二是全體教師每年1個月以上的學習進修,可以到企業學習,也可以到海外高校帶薪深造;三是各專業約三分之一的教師以項目研發為主,在“教學工廠”參加企業項目開發,三分之二的教師以教學為主,但要參加競賽項目或教學項目的開發,并定期到“教學工廠”參加培訓;四是20%的教師進行1~2年專職項目開發,并實行輪換制。該培訓體系一方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保證了企業項目開發的連續性及與企業合作的延續性,使教師能力多元化,以適應新領域及多崗位的工作需求,實現教師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NYP“教學工廠”的思考與借鑒
1. 完善課程體系,打造教學雙軌制試點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課程普遍按學科設置,各自為政,存在部分教學內容重復、浪費實訓時間和空間等問題。為了改變這個狀況,我校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打通核心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模塊化教學,在試點班內實行雙軌制教學。
(1)教學內容模塊化。根據不同專業特點,以項目為框架,探索構建模塊化教學。如我校通過對通信工程企業開展調研,根據企業的崗位任務及崗位技能要求,將通信技術專業的《光電纜工程》《綜合布線》《工程概預算》三門核心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形成光纖到戶(FTTH)典型工作崗位技能,梳理出綜合布線模塊、通信工程技術勘測設計模塊、有線接入施工模塊,打破傳統的學科教學課程體系。實訓內容被科學分解為多個訓練項目,教師以項目訓練帶動理念開展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2)教學課時模塊化,試行雙軌制教學。學校安排《光電纜工程》《綜合布線》《工程概預算》每周各6課時,3門課程每周共18課時,現改為集中安排3天授課。將班級分為2組,分別完成2個不同模塊,每個模塊的周期為4~6周,3個模塊交替進行雙軌制試點教學(見圖2)。
圖2
教學時間模塊化打破了傳統教學課時安排,將各門課程的教學時間進行融合,滿足完成項目工作需要的充足、連貫的時間,又能保障其他課程不受影響,使教學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3)教學評價模塊化。模塊化教學過程中,主要以項目對每個模塊內容進行考核評價,每個模塊考核的內容不盡相同。如,光纜接頭盒制作評價標準為工作行為和工作質量各占50%。工作行為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能否做到安全文明生產、是否具有積極協作的工作態度、工位是否做到“5S”管理標準、工作記錄是否及時完整,工作質量考核內容主要包括能夠正確使用光纖熔接工具、能夠正確完成光纖熔接、能夠正確盤好纖芯、能夠正確完成接頭盒的封堵等技能點。
我校通過模塊化教學將線路實訓室和綜合布線實訓有機結合在一起,彼此之間相互呼應、相互支撐,實訓室跨課程使用,推進教學內容無界化、實訓室使用無界化,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實訓室利用率。
2. 加強產教融合,打造教學工廠試點
中職學校培養的是面向產業一線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提高技術應用和社會適應能力,學生畢業前都要參加一年或半年的頂崗實習或生產實習。當前,中職學生去企業參加頂崗或生產實習,一方面管理難度較大,企業不愿接收;另一方面企業很難一次性提供足夠的實習崗位,多半實習以參觀為主,流于形式,效果差。為解決改善這種現狀,中職學??梢越梃bNYP“教學工廠”,對校內的實訓基地進行升級改造,開展模擬工廠教學試點。
我校把智能終端液晶屏修復實訓基地和通信終端實訓基地改造為通信終端科技中心,3D實訓室升級改造為3D產品研發中心,電商實訓室改造為電子商業店,校內教學超市改造為生產性綜合財經商貿實訓基地,讓實訓基地的設備配置與行業企業的生產環境一致。通過這些教學工廠、教學企業、教學商店,讓學生參與真實項目,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技能知識,體驗市場環境下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其職業精神也得到培養。
此外,中職學校要借助升級改造實訓基地為“教學工廠”的契機上,引進企業項目,讓學校專業教師和學生參與項目開發建設。以企業項目為載體,將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中,在學校里培養出一批準技術能手,再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短時間的綜合培訓,使之成為技術能手,縮短企業培養技術能手的時間,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做到學校與企業的雙贏。
3. 構建教師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打造“真雙師”
師資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的執行者和實踐者。為企業服務,為學生服務,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目前,我國許多企業不愿接收中職學生、教師進行實踐環節的實習、工作,主要是由于學生、教師所學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我國中職學校的教師有很多人達不到NYP所要求的教師要具備5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驗,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其“職業無貨架期”理念的繼續教育培養機制。
中職學??赏ㄟ^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一方面從生產一線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到校擔任兼職教師,聘請企業負責人擔任學校專業咨詢委員會成員;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實踐實習,提高崗位技能和實踐能力。我校作為福建省通信行業中等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福建省通信職業教育集團副會長單位,成立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50多名企業工程師擔任委員;聘請企業10位工程師、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到校上課。同時,學校每年統一安排30%以上的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企業項目開展能力。
當然,新加坡的國情、校情與我國存在差異,但我國中職學校仍可通過完善課程體系、完善實訓基地建設、完善教師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借鑒NYP“教學工廠”的成功經驗,從而有效地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